欢迎访问 沧州市中心医院 官方网站! 当前时间是 :

English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强学科 走一线|高广明: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

2025-08-30 21:26:32    9人浏览


访谈专家: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高广明

对话者:《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  张艳萍

撰稿:湘雪 玉辉

“作为河北省区域医疗中枢,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上接顶尖资源、下联县乡群众、创新医养结合’的实践路径,目的就是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壁垒,真正惠及百姓!”

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高广明在接受《医师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生根与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医院正以“组合拳”模式推动资源均衡布局



传承百年文脉坚守为民初心 厚植医德医风根基




沧州市中心医院历史可追溯至1898年创办的博施教会医院。127年来,医院始终秉持“善行天下”的宗旨,积淀“博爱、真诚、慧术、创新”的医院精神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立院之本,以“博施仁爱”为根脉,涵养廉洁行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连续三年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级,为服务区域群众筑牢医德根基。

根植于这一精神沃土,沧州市中心医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性宗旨,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这份坚守源于三重必然要求:一是回应人民期盼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已从“能看上病”跃升为“看好病”“好看病”,对优质、便捷、可及的高水平医疗期盼日益迫切二是立足区域实际沧州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县域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需要区域龙头医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破解资源不均衡困境三是赓续历史使命从博施医院到如今的医疗集团,服务百姓、奉献社会是医院百年不变责任担当而优良的医德医风正是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保障。

因此,医院始终坚持以公益为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推动优质医疗服务普惠可及,让高尚医德医风温暖人心。

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到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部署,从推进分级诊疗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医院以“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为目标,打出“上联下延”组合拳:向上牵手北京协和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让国家级医疗服务扎根沧州;向下托管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把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更创新“医疗+康养”模式,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是百年仁爱精神和优良医德医风的传承与弘扬。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构筑区域诊疗高地


立足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沧州市中心医院将深化与顶尖医疗机构协同作为核心路径。通过与北京协和医院指导共建,合作从神经内科科研医联体拓展至管理、学科、技术、科研等多维度,构建“高水平医院—地市级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三级转诊新范式。协和专家常态化驻点帮扶,截至7月底,147批次、433人次深入临床,医院302名骨干赴协和进修,让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扎根沧州,为区域医疗能力跃升注入动能。

学科建设提质增效。在协和医院指导下,医院推行医学中心制度改革,将13个传统平行科室升级为亚专业体系。以麻醉医学中心为例,在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教授团队带领下,整合原5个平行科室为统一管理的专业平台。“协和—沧州手术日”机制启动后,在协和医院麻醉专家龚亚红教授指导下,成功为85岁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颈椎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突破技术禁区;率先在沧州开展小儿口腔舒适化治疗等多项新技术,3个月内安全护航超千例手术。

便民服务持续优化。协和医院神经科朱以诚教授推动建立的神经科转诊示范病房,开通“线上会诊+绿色通道”便捷服务,截至7月底,协和专家来沧查房24次,救治疑难危重患者219例,上下转诊92例为提升区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性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医院协和医院共同启动脑炎单元建设,联合区域医疗机构成立脑炎联盟,构建“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诊疗体系共同打造的疼痛共建病房,有效打通北京优质资源下沉通道,吸引安徽、辽宁、内蒙古等地患者来沧就医,沧州本地患者经协和转回亦得到顺畅衔接。此外,“协和耆英进沧州”“京津冀医联体健康同行”等大型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惠及群众千余人,切实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医疗服务。


扎根基层土壤扩容下沉资源 织密分级诊疗网


打造区域诊疗高地的根本目的,在于惠及更广大基层群众。医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视为打通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输送,切实履行区域医疗中枢“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

医院党委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纳入重点任务,选派优秀党员骨干和管理干部下沉托管医院担任关键职务;组织党总支、党支部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建共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引导职工将“博施仁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4年,应孟村回族自治县、泊头市人民政府请求,医院对两地医院实施全面托管,以“输血+造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在孟村,派驻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常驻带教,当地心内科医生介入手术能力质的飞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水平大幅提升;针对泊头市医院困境,派驻专家充实班子、每日坐诊手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三甲服务,减少重症外转。

这份对基层的牵挂由来已久。自2003年起,持续帮扶乡镇卫生院从158家扩至206家,接收职工医院建分院、扩门诊部为院区、接管市县医院。如今依托与协和合作平台,深化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托管多地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优质医疗资源沿“市—县—社区”链条层层下沉,覆盖全域的诊疗网络越织越密,“一般疾病不出市县、常见病在基层解决”目标渐成现实。


新医养融合范式 勇担社会责任 破解时代课题



在织密基层医疗网络的同时,医院敏锐把握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脉搏,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创新探索“医疗+康养”的“大健康”服务模式,构建起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

2020年,经沧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沧州市博施康养集团成立,实现了医疗资源与养老需求的精准对接。在机构养老领域,“医、养、康、护、娱”一体化的康养中心自运营起便实现100%入住率,成为辐射京津的高品质养老标杆,一次性高分通过河北省养老机构四级现场评估;在社区养老层面,医院开创三甲医院进社区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先河,依托15个日间照料中心,将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检查预约等服务送到老人身边,显著改善了低收入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在居家养老层面,通过智能平台与“医护到家”系统延伸服务触角,提供送医送药送餐等多元化上门服务,让专业医疗与养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医养融合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一是健康更有保障。专业医护人员就在身边或可及时上门,突发疾病能得到快速响应和处置,慢性病得到规范管理和照护,大大降低了健康风险。二是生活更加便捷。看病、配药、康复、生活照料等需求在养老机构内或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免去了频繁奔波于医院和养老院、家之间的劳顿。三是生命质量提升。特别是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的医疗护理与日常照护无缝衔接,减轻了病痛折磨和家属负担,维护了尊严,精神慰藉与娱乐活动极大提升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一创新模式,为全国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应对老龄化贡献了可复制推广的“沧州经验”,也是医院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传承中创新 迈向质效强院 续写百年新篇


沧州市中心医院近年来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理念,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设有韩雅玲院士工作站,是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贞医院)省级分中心建设单位,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等三十余个国家级基地;学科专科建设成果丰硕,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神经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同时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3个省级保健特色(建设)专科及32个市级重点专科;技术实力雄厚,年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1.65万例、心脏大血管手术400余例,形成了以“介入治疗技术、腔镜治疗技术、移植治疗技术、立体导航定向技术、分子靶向精准诊疗技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为代表的六大高精尖技术领域。医院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30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面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沧州市中心医院确立了“从规模大院向质效强院转型”的战略路径。未来5-10年,医院将依托北京协和医院的强大支持,夯实内涵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强化技术与学术、经营与管理两大支撑,健全学科建设、综合目标管理、全面预算三大体系,力争跻身国内地市级医疗强院行列,成为津南鲁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让疑难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得到高效救治。同时,顺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整合养老、孕产、健康食品等业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沧州市中心医院以扎实的实践成效证明,将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落到基层,绝非空洞口号。从牵手顶尖资源到扎根基层土壤,从创新医养模式到迈向质效强院,这家承载着百年仁爱精神的老院,始终坚守公益性、紧扣国家战略、贴近群众需求,凝聚全院之力躬身践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持续的沧州力量。


排版:张晶

编辑:玉辉

审核:黄晶


主办单位│沧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 2025 CZSZXYY.com All Right Reserved.
通信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新华西路16号
冀ICP备15027098号     冀公网安备 1309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