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沧州市中心医院 官方网站! 当前时间是 :

English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媒体聚焦】沧州晚报:险!肃宁12岁女孩吞服30片退烧药 医生拼力解毒救回年轻生命

2025-07-17 21:01:58    7人浏览
图片

日前,家住肃宁县的12岁女孩小梦(化名)一时想不开,竟悄悄吃下30片对乙酰氨基酚,导致急性肝衰竭,生命一度亮起了“红灯”。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产科院区医生火速施救,拼力解毒,终于将孩子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孩子偷偷吞下30片退烧药

小梦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不多,不太会排解压力,经常情绪低落。事发当天,她遇上烦心事,一时冲动,从家中药箱翻出了自己之前在诊所拿的一瓶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于20时吞服了整整30片。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致死量。

中毒是一个过程。起初,小梦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半夜,她感到腹痛难忍。在求生欲的驱使下,小梦叫醒父母,坦白了自己因为想不开而吞药的事。

小梦的父母吓坏了,紧急为孩子作了催吐处理,并连夜驾车载其赶往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产科院区就诊。

图片

千方百计将毒素“赶”出孩子体外

凌晨4时,小梦被送达医院。与儿童急诊医学部会诊后,普儿科门诊医生第一时间为她进行了洗胃、补液、输入促代谢药物等治疗。

儿童急诊医学部主任宋丹阳说,小梦到医院时,距离服毒已过去整整8小时,错过了最佳的洗胃时机,药物中的毒素已经被她的身体吸收了一部分。毒素宛如“无情黑手”,慢慢地侵蚀着孩子的身体组织。作为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小梦肝脏受损最为严重,发展为急性肝衰竭。

儿童急诊医学部医生许萍萍介绍,中毒容易解毒难,因转氨酶上升、凝血功能异常等,经患儿家长同意,他们果断为小梦进行了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并让她服用解毒药,千方百计将毒素往外“赶”。

血浆置换是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小梦的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包含有害物质的血浆,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等,从而起到清除毒素、减轻炎症反应、补充凝血因子等作用。血液灌流是用血液灌流机将小梦的血液引流出体外,去除有毒物质,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她的身体。

昼夜抢救5天后,小梦的转氨酶从1000U/L以上稳步下降至正常值,凝血功能改善,生命体征平稳,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白衣天使救命也“救心”

命保住了,小梦还是心事重重。“妹妹,你笑起来特别好看,以后多笑一笑吧!”“今天你的身体又好了一点,你真棒!”“想聊天的话,来找姐姐吧。”……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急诊医学部医护人员在治疗、管护的过程中,抓紧一切机会开导小梦,和她交朋友,用爱为她解开心结,鼓励她乐观面对生活。

在聊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得知小梦在吞药前几个月也有过“再也撑不住了”的感受。他们建议小梦的父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带她接受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

从急性肝衰竭到逐步恢复健康,小梦宛如“重生”了一次。她为自己轻生的举动感到后悔,也和医护人员约定好,要以积极的心态展开新生活。

住院13天后,小梦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了。

“小小少年,很多烦恼”如何破局

宋丹阳说,服药轻生的孩子,他们每年都会抢救好几个。这些孩子中,中毒太深、就医太晚的,会错过抢救机会,为自己的冲动付出生命的代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督导心理教练杨帆指出,小梦极端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为:情绪调节能力不够;心理支持系统薄弱,缺乏亲子沟通和“可以安全倾诉”的家庭氛围,缺少朋友间的情绪分担渠道;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尚未成熟,面对压力时易放大负面感受,产生“生活无望”的认知偏差;对死亡认知模糊。

“小小少年,很多烦恼”如何破局?杨帆表示,青少年的心理困境需要家庭、学校、专业机构等的协同干预,核心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学会积极应对压力,从根源上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具体做法有:父母主动创造“无评判”的沟通环境,每天倾听孩子的感受,关注其情绪变化;教孩子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用写日记、画画、运动、听音乐等替代压抑情绪,让孩子理解负面情绪是暂时的,引导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孩子重建对生活的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强化生命教育,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


主办单位│沧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 2025 CZSZXYY.com All Right Reserved.
通信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新华西路16号
冀ICP备15027098号     冀公网安备 1309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