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三科(骨三科)团队采用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技术)为一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功解决多年顽疾,现已康复出院。
来自青县60岁的张先生,在这个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被腰腿疼痛折磨的不轻,孝顺的儿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先后去了多家医院,医生曾建议手术,张先生及家人担心手术有风险,最终选择保守治疗。然而,多次住院治疗效果都不明显,腰疼、腿疼依然长期困扰着他。
近日,张先生明显感到腰痛加重伴随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行走困难,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听说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三科(骨三科)能够微创手术治疗腰腿疼疾病,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先生找到了脊柱外三科(骨三科)主任赵晔。
入院后,经过完善脊柱相关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巨大型椎间盘突出症(L5/S1节段)。赵晔主任团队根据患者情况分析病情,征求患者意愿后准备为其制定UBE手术治疗计划。患者详细了解了手术过程和康复事项后,欣然接受了这一治疗方式。
赵晔主任表示:如果突出的椎间盘比较大,且压迫到脊椎神经根,出现腰痛腿麻的情况,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是反复发作影响到正常生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UBE技术属于脊柱内镜技术的一种,在此之前多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微创治疗解决此类疾患,此病例中的L5/S1椎间隙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通路通常会受髂骨影响难以实施,UBE技术正好克服了这一问题,采取后路入路方式避开了髂骨。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消除了患者局麻手术的恐惧及疼痛感,手术过程安全无痛,术前经过严格准备,透视确定责任节段及切口位置,采取两个约1cm手术切口就顺利完成了病变节段内镜下椎板开窗+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患者立即感觉下肢疼痛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下地行走,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术前VS术后效果对比
脊柱外三科(骨三科)科室风采
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三科(骨三科)位于外科楼9楼,现开放床位25张。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培养在读研究生5名。科室负责人赵晔现担任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授课及带教老师,科室承担了河北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带教任务及规培带教任务。科室特聘专家李书奎教授为河北省知名骨科专家,为原骨一科主任,现担任河北省医学会沧州骨科分会主任委员、沧州市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沧州市脊柱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在沧州骨科领域享有盛誉。
科室专业发展定位脊柱外科,领域涵盖了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脊髓肿瘤、脊柱畸形、脊柱脊髓损伤等方面,擅长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脊柱脊髓损伤、胸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肿瘤及脊柱滑脱、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的外科诊疗。尤其在脊柱疾病微创治疗、脊柱微创技术方面做了较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沧州父老带来了更先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造福一方百姓。2018年赵晔主任团队的“局麻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改善手术安全性分析”课题获得了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胸椎管狭窄症诊治方面形成了整套的规范化治疗流程,同时配合术中神经监测实施,大大改善了患者手术安全性及舒适度,在确保术中安全性同时提高了手术疗效,已发展为完善的治疗流程,为多名胸椎管狭窄患者带来福音。
近年来科室着眼当下微创之势,顺应时代发展,大力发展脊柱微创诊疗工作,在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MIS-TLIF(微创经关节突椎体间融合)技术、OLIF(斜前方肌间隙椎间融合)技术,椎间孔镜技术、MED(微创椎间盘镜系统)及颈椎Key-hole(后路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顺利开展以上技术应用于临床,针对不同类型病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微创技术大大改善患者手术感受,加速术后康复,实实在在践行了ERAS精神,赢得了患者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