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在医学界早已被广泛关注和研究。以下是心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前高发的主要原因和现状:
1. 气温骤降和寒冷天气的影响
- 秋冬季节,气温降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进而心、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易痉挛,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 昼夜温差大
- 秋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引发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对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 户外活动减少
- 随着天气变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身体的运动量不足,导致血液循环变差,体重增加,代谢减慢,这些都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4. 饮食习惯的变化
- 秋冬季节,人们的饮食往往偏向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火锅、红肉等,这些饮食习惯增加了血脂水平和血糖负荷,加大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节假日应酬和压力
- 秋冬季节包括多个节日,应酬和聚会增多,饮酒、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多,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 年末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心理压力也会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间接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6. 基础疾病的加重
-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这些感染会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问题。
7. 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易感性
-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在秋冬季节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在寒冷和气候变化的刺激下发生心血管事件。
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心血管病高发的情况,建议在秋冬季节前加强预防措施,如进行体外反搏等无创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加强身体锻炼,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并按时服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体外反搏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的心血管治疗技术。它通过增加心脏、脑部、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来改善缺血症状。该治疗方法基于成熟的医学原理,通过加压装置在心脏舒张期施加压力,增加血液回流到心脏和其他主要器官,从而改善缺血症状。就像在家里水压不足时安装“加压泵”一样,体外反搏通过增加血流灌注,缓解了心脏、脑部和肾脏的缺血问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干扰极小,因而被誉为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选择。治疗时,患者只需躺在舒适的治疗床上,轻松完成整个过程。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冠脉血流缓慢、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眩晕综合症、血管性头痛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等。
其他情况:包括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眼部缺血性疾病、突发性耳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无效者)、以及缺血性疾病伴有焦虑或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1. 无创、无痛:不涉及手术或药物干预,减少了治疗风险。
2. 个性化调节: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强度,更具针对性。
3. 广泛适用:对多种心血管、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都有良好效果。
4. 经济实惠: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体外反搏是一种经济可行的选择。
体外反搏通常每天进行1次,每次30~60分钟,每周 6次,连续6周为一个疗程。对于部分患者,建议每年进行1~2个疗程,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前进行,可以帮助改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体外反搏为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 新型非药物、无创的治疗选择。通过增加关键器官的血流灌注,在改善缺血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温
馨
提
示
咨询热线:
0317—2072406
就诊地址:
沧州市新华西路16号沧州市中心医院综合楼门诊5层中西区